1、猛喝暴饮不可取
一些老年人在体育锻炼、家务劳动后,喜欢猛喝暴饮,这种急灌式的饮水方法会突然加重心脏负担,使血液浓度骤然下降,导致心跳过快,产生心慌、头晕,心脏病患者更易导致危险,还会突然冲淡胃液、损伤胃黏膜,影响食欲及胃消化功能。同时,补水速度过快,水分一时难以被机体组织正常吸收,既不能有效地解渴,还会引起大量出汗,导致心律、血压失常。
2、不饮用储存过久的水
长期饮用储存过久的水容易使人得病,这是因为,储存三天以上的水,细菌会在其中生长繁殖,产生大量的致癌物质亚硝酸盐。亚硝酸盐大量进入人体后能引起中毒,使血液中红细胞失去带氧作用,致使组织缺氧,出现皮肤发绀、头痛、恶心、呕吐、胸闷、心慌等症状,严重者还能致死。
3、喝足够量的水
正常气温下,人一天要排掉2000毫升的水,在盛夏因出汗多,一天起码要补水2500~3000毫升的水。
4、避免喝冰水
夏季气温高,人的体温也较高,喝下大量冷饮容易引起消化系统疾病,最好不要喝5摄氏度以下的饮品。喝10摄氏度左右的淡盐水比较科学。这样既可降温解渴,又不伤及肠胃,还能及时补充人体需要的盐分。
5、不要等口渴了再喝水
因为老人对“口渴反应”不敏感,如等口渴了再喝水则体内容易缺水。主动喝水的基本原则是多次适量或多次少量,比如隔1小时就喝些水。
一般来讲,老人的口渴中枢比较迟钝,不渴并不等于身体不缺水,所以应以每天的尿量不少于100毫升为准,量入为出,不渴也得喝一定量的水。人缺少足够的水分是不能生存的,没有充足的水分供应,血液得不到稀释,就不可能有足够的血容量。
免责声明:本网所有内容(包括且不仅限于图文音视频)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,仅供个人学习交流分享。如侵害到您的权利,请联系:[email protected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