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生活习性
1. 底栖性:七星鱼是底栖性鱼类,白天潜伏水底或石缝中不活动,夜间活动频繁,冬季钻入淤泥中或聚集在深水区避寒,但季候变化、水温冷暖、饵物环境等都会改变七星鱼的栖息环境。
2. 肉食性:七星鱼是肉食性鱼类,鱼苗主要摄食轮虫、挠足类、枝角类等,幼鱼主要捕食水生昆虫、小鱼、小虾等,成鱼主要捕食小型鱼类、虾类、蛙类等,在食物匮乏时亦常自相残杀。
3. 广温性:七星鱼是广温性鱼类,最适生存水温16~30℃,生存临界水温0~41℃,水温高于8℃时七星鱼开始活动,气温低于6℃时七星鱼停止活动,水温接近0℃时则埋藏在淤泥中越冬。
二、养殖条件
1. 鱼塘:七星鱼养殖池塘附近要有干净的水源,湖水、水库水、井水等均可,池深2~2.5米,水深1~1.5米,进、排水口要设防逃网,鱼塘周边还要种上水浮莲、水葫芦等水生植物。
2. 水质:七星鱼对水质的要求比较高,其一是要定期换水,最好是有不间断的活水,其二是要定时增氧,高温、闷热天气全天都要开增氧机,其三是要定期消毒,以避免诱发病虫害。
3. 饲料:七星鱼是偏肉食的杂食性鱼类,鱼苗阶段主要以浮游动物、水生昆虫等为食,幼鱼和成鱼阶段主要以软体动物、小鱼、小虾等为食,人工饲养条件下一般投喂专用配合饲料。
三、养殖技术
1. 鱼塘建设:七星鱼养殖塘附近要有干净的水源,湖水、水库水、井水等均可,池深2~2.5米,水深1~1.5米,池底淤泥深10厘米,放苗前要清塘,可将水排干放置三周,放苗前半个月往塘内注水约15厘米深,全池泼洒生石灰,进、排水口须设防逃网,鱼塘周边种上水浮莲、水葫芦等水生植物。
2. 鱼种投放:七星鱼苗要选择健壮、无病虫害的优质鱼苗,鱼苗下塘前用4%的食盐溶液消毒10分钟,放养密度不宜太大或太小,密度太大影响生长速度且容易诱发病害,密度太小又不能发挥鱼塘的价值,一般每亩放养体长2厘的鱼苗2000~5000尾,体长5厘米时转入大池,每平方米放养20~50尾。
3. 饲料投喂:七星鱼养殖投饵要做到“四定”,每天投喂2次,饵料以小杂鱼、虾类等鲜活物为主,其中摄食旺季投饵量为鱼重的8~10%,摄食淡季投饵量为鱼重的3~4%,活饵料不足时可投喂野杂鱼肉、大豆粉、花生粉、酵母粉等制成做成的配合饵料,但饵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必须要在40%以上。
4. 水质管理:七星鱼快速生长离不开优质的水质,其一是定时给鱼塘增氧,例如每天下午两点打开增氧机,闷热天气的晚上也要增氧;其二是定期换水,换水时要先排掉1/3的水,然后再注入新水,换水频率因季节、天气等不同而不同;其三是定期消毒,常用消毒剂有生石灰、漂白粉、茶饼等。
四、病害防治
1. 小瓜虫病
【病因】小瓜虫病的病原是小瓜虫,别称白点病,症状为鱼体表面、鳃盖等出现白色点状囊泡,严重时鱼体表面如白色薄膜覆盖、体表粘液增多、鱼体瘦弱、游泳迟钝、浮于水面。
【防治】①每亩每米水深用辣椒粉210克、生姜干片100克煎成25公斤溶液,全池泼洒,每天1次,连泼2天。②每立方米水体用亚甲基蓝2克化水全池泼洒,每3天泼洒一次,连泼3次。
2. 水霉病
【病因】水霉病的病原主要是水霉和绵霉,霉菌从鱼体表伤口皮肤侵入,寄生于表皮组织并繁殖蔓延,症状是病鱼体表出现棉絮状的菌落,颜色呈灰白色或淡青色,容易引起死亡。
【防治】放苗前用生石灰清塘以减少病原体,放苗时要避免造成鱼体损伤,病鱼可用0.015ppm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2~10分钟,或用800毫克/升的食盐和小苏打合剂(1:1)全池泼洒。
3. 烂鳃病
【病因】烂鳃病的病原是鱼害粘球菌,症状是病鱼的鳃丝腐烂并带有污泥,鳃盖骨内表皮往往充血,中间部分表皮常腐蚀成一个圆形不规则的透明小窗(俗称开天窗)。
【防治】①放苗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。②患病鱼池用二氧化氯全塘消毒,200~250克/亩· 米。③每100千克鱼每天用鱼复康a型拌饲料投喂,一天1次,连喂3~6天。
4. 锚头鳋病
【病因】锚头鳋病又称铁锚头虫病、针虫病等,病鱼体表可见锚头鳋,虫体四周组织红肿、发炎甚至溃烂,近伤口的鳞片被虫体分泌物溶解、腐败成缺口。
【防治】放苗前用生石灰等彻底清塘,严禁病鱼入池,用五万分之一(水温15~20℃时)或十万分之一(水温21~30℃时)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病鱼1.5~2小时。
5. 出血病
【病因】出血病是病毒引起的传染病,症状是病鱼体表呈暗黑微带红色,皮下和肌肉有出血现象,口腔、下腭、头顶、眼眶充血,甚至出现眼球突出、鳃盖、鳍条基部充血等异常。
【防治】每万尾用大黄或枫香树叶0.25~0.5公斤研成粉末,经煎煮或用热水浸泡过夜后与饲料混合投喂,连续投喂5天,也可用0.7ppm硫酸铜、醋酸铜或氯化铜施液,连续施药2天。
免责声明:本网所有内容(包括且不仅限于图文音视频)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,仅供个人学习交流分享。如侵害到您的权利,请联系:[email protected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