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学中失语:说错了话,不说话。
文学理论借用这个术语,是在隐喻的意义上表达对当代中国文论话语状况的一种忧虑。把“失语”一词发展成一个中国文学理论专用术语,并由此衍变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学理论问题,引起学术界广泛的关注和讨论的,是曹顺庆先生。现在看来,文论“失语症”和“话语重建”不仅是90年代中国文学理论最突出的问题之一,也是近二十年中国文学理论最重要的问题之一。
中国文论“失语症”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,更是事实问题。十多年来,“失语”作为术语和概念已经广泛地被接受和使用,成为当代文学理论的一个“关键词”,正好说明了它的合理性。
曹顺庆对“失语”的限定是:“我们根本没有一套自己的话语,一套自己特有的表达、沟通、解读的学术规则。我们一旦离开了西方文论话语,就几乎没有办法说话,活生生一个学术‘哑巴’。”这种描述充满了感情色彩,是一种中国古代文论本位观。
反观50年代以来的中国文论,我们的文论实在过于狭隘化了,主动放弃了多种可能性,这使我们的文论偏颇而落后,不能有效地解决文学批评问题。
免责声明:本网所有内容(包括且不仅限于图文音视频)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,仅供个人学习交流分享。如侵害到您的权利,请联系:[email protected]